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匡庐结社图跋(宋濂/)

右匡庐十八贤图一卷上有博古堂印识不知何人所
作描法学马和之人物布置则彷佛东林石刻而韵度
过焉其二人相向立一人戴黄冠手持衣袂而扬眉欲
吐言者道士陆脩静也一人敛容而听之者法师 慧远
也其一人冠漉酒巾披羊裘枣杖徐行而萧散之气犹
可掬者陶元亮也其一人蹑屩抠衣笑指元亮者毕颖
之也其一人执 (第 4b 页)
羽扇宴坐芭蕉林下者 慧远
之弟慧持
也其一人与持对坐合爪竖二指者僧跋陀也其一人 (第 4b 页)
俯仰其手操麈尾斜拂坐陀下者宗少文也其一人居
持右抵肩作礼而为猊甚恭者僧昙顺也其三人皆披
甲一人持铁如意一人展卷读一人美髯而反顾者则
刘程之雷仲伦周道祖也馀则余忘之矣又颇记程之
莲社文云岁在摄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命正信之士豫章雷次宗等百有二十三人集于庐
山般若台精舍修西方净土之学今所画止十八人取
著名于时者也人 (第 5a 页)
若此然后可
成非卒然而为之者也
  白莲社图记(晁补之/)
庐山白莲社十八贤者始晋太元中雁门正觉法师
爱此山卜居之而河内觉寂大师慧永先居西林故
法师所居号东林云法师神明英越初从太行释道安
落发道安知其能 (第 10a 页)
沾衣呜呼哀哉行
久节移地边气改终秋中冬踰桂投海永念伊人思深
情倍俯谢常人仰愧无待呜呼哀哉
   庐山 慧远
法师诔
道存一致故异化同晖德合理妙故殊方齐致昔释安
公振玄风于关右法师嗣沬流于江左闻风而悦四海
同归 (第 76b 页)
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
真率如此郡将常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
毕还复著之时周续之入庐山事 释慧远彭
城刘遗民
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徵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
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
(第 42a 页)
  游东林天池记

余以七月赴楚江行至彭泽有峰秀出天表者曰匡庐
山也自意抵九江必获一壮往而以久困石尤乍得风
船尾船中人少留色而亦会无适为主者径张帆去殊
自悔恨十月量移岭右假休沐还复抵九江兵臬尚君
见访语及跃然曰且得从子周还余固谢乃使二骑为
治装九江丞德化令各以其吏人往其明早蓐食挟玉
山程生及吾郡张生姚生黄生游出城北甫数里即闻
草间流泉声甚悲至桥所悲声易而厉不知从山行觉

舆人趾益上小喘二十里而曙色与微月接道有棹楔
署曰太平兴国宫即宋所祠采访使者处也其宫去署
所可里许周益公陆务观所誇殿堂钟楼之盛为兵燹
夺当无几存矣久之乃入磴道夹岭苍翠可爱亦时时
见人家炊烟群袅已抵东林寺即 慧远
十八人结社地
也其面为香炉峰秀色插天前有亭榜曰三笑跨一石
桥所谓虎溪者也溪亦多阏塞下有深草暗流时伏度 (第 10b 页)
行此又有所谓涂
炭斋者驴辗泥中黄卤泥面擿头悬仰埏埴使熟又云
吴陆脩静者甚知源僻犹泥揬额悬縻而已吾尝跋

白莲社图以脩静相去百年为疑审尔脩静虽同时 (第 21a 页)
慧远
恐不引之入社矣僧道宣又称脩静因梁武舍道
奉佛走入齐天保六年与沙门较法遇醉僧昙显不胜
伏法遂革道教后考 (第 21b 页)
志则云脩静字元德郡人栖庐
山白云寺与 慧远
师结白莲社宋文帝表其高风作停
霞宝赞使徐湛宣旨留之不可太始三年作崇虚馆通
仙堂强招之使讲道元徽五年化 …… (第 21b 页)
帙矣岂有
淫王岿妇事盖释门恨而丑诋之故也第一时诸僧辨
奕者皆力言道法之污罔岂奕于彼教阴有党耶
释有两 慧远
一则开庐山之教于宋初一则护承光之
法于周武
续高僧传护法以昙无最为首在魏正光元年与清通 (第 23a 页)
  月夜游冷泉亭
地灵泉上寺松壑定深清独听子规叫况逢山月明树

藏春洞黑石拥夜泉鸣日出喧车马终非隐者情(以上/云泉)
(集/)
  道 济
   道济号湖隐又号方圆叟临海李都尉文和远
   孙受度于 佛海禅师
居灵隐后居净慈状貌风
   狂人称济颠
  游洞霄宫
平明发馀杭扁舟溯清流登岸五六里小径穿林丘奇 (第 19a 页)
   赴西山雨后溪行      皇甫涍
溯艇看山去溪流行更深春城过雨色芳草入霞阴湖
绕连云度风回灌木吟今宵谁与晤 慧远
在东林
   雨后舟行望大石诸山
暝游清溪上虹雨开西岑纤月照幽意虚舟鸣夜琴寥
寥翠微静霭霭芳树深云径 (第 9b 页)
   万寿禅寺重构佛殿记    宋濂
苏之长洲东北二里万寿报恩光孝禅寺在内焉初晋
义熙中有沙门法愔自西域至中夏与 慧远
法师结社
庐山已而来苏以念佛三昧化道有情苏人翕然归之
为净寿院梁时更名安国长寿院二年又更名长寿寻 (第 1a 页)
  与僚属沙汰僧众教(玄辅政教僚属远与玄/书因广立条制玄从之)
夫神道茫昧圣人之所不言然惟其制作所弘如将可
见佛所䝿无为慇勤在于绝欲而比者陵迟遂失斯道
京师竞其奢淫荣观纷于朝市天府以之倾匮名器为
之秽黩避役钟于百里逋逃盈于寺庙乃至一县数千
猥成屯落邑聚游食之群境积不羁之众其所以伤治

害政尘滓佛教固已彼此俱弊实污风轨矣便可严下
在此诸沙门有能伸述经诰畅说义理者或禁行修整
奉戒无穷恒为阿练若者或山居养志不营流俗者皆
足以宣寄大化亦所以示物以道弘训作范幸兼内外
其有违于此者皆悉罢道所在领其户籍严为之制速
申下之并列上也唯庐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
   慧远
与桓太尉论料简沙门书
佛教陵迟秽杂日久每一寻思愤慨盈怀常恐运出非 …… (第 16b 页)
  王谧三答桓太尉
重亏嘉诲云佛之为教以神为贵神之明闇各有本分

师之为理在于发悟至于君道则可以伸遂此生通其
为道者也示为师无该通之美君有兼师之德弘崇主
之大礼析在三之深浅实如高论下官近所以脱言鄙
见至于往反者缘顾问既萃不容有隐乃更成别辨一
理非但习常之惑也既重研妙旨理实恢邈旷若发蒙
于是乎在承巳命庾恒施行其事至敬时定公私幸甚
下官瞻仰所悟义在击节至于濠上之诲不敢当命也
(实如高论弘/明有二句)

  与远法师使述沙门不敬王者意书(隆安六年玄/遗书 慧远
言)
   (沙门当致敬/王者远答书)
沙门不敬王者既是情所不了于理又是所未谕一代
大事不可令其体不 (第 32b 页)
  周道祖答戴处士书
见重申释疑论辞理切验善乎校实也但仆意犹有不
同乃即欲更言所怀一日侍法师坐粗共求君意云气
力小佳当自有酬因君论旨兼有所见也仆是以不复
稍厝其爝火须成旨因上君云审分命者乃是体极之
人既非所同又仆所立不期存于应报而庆罚已彰亦
不如君所位也书不尽言于是信矣其中小小亦多未
喻付之未遇

   释慧远
与戴处士书
见君与周居士往复足为宾主然佛教精微难以事诘
至于理玄数表义隐于经者不可胜言但恨君作佛弟 (第 13a 页)
子未能留心圣典耳顷得书论亦未始暂忘年衰多疾
不暇有答脱因讲集之馀粗缀所怀今寄往试与同疑
者共寻若见其族则比干商臣之流可不思而得矣
慧远
顿首
  答远法师书 (第 13a 页)
情倍俯谢常人仰愧无待呜呼哀哉
  庐山 慧远
法师诔(并序/)
道存一致故异化同晖德合理妙故殊方齐致昔释安
公振玄风于关右法师嗣沫流于江左闻风而悦 (第 28a 页)
思洞机表虑玄象外钩深致远无容近
取于斯自臣等已降若能谨推此例则清信之士无乏
于时所谓人能弘道岂虚言哉 慧远
法师常云释氏之
化无所不可适道固自教源济俗亦为要务世主若能
剪其讹伪奖其验实与皇之政并行四海幽显协力 (第 3b 页)
伯秋水之自多远游于海若之渊门不
束情于近教而骇神于广长之说也(并弘/明集)
 释慧观(姓崔清河人初咨 慧远
北访罗什时/称精难宋元嘉中终京师道场寺)
  法华宗要序(观以序咨什什曰所论甚快君当/南游江汉善务弘 (第 27a 页)
明十年七月振锡登峰行履所见宛如梦中乃即石为
基倚岩结构匡坐端念虎豹为群先德昙隆 慧远
之徒
亦卜居于此既人迹罕至遂不堪其忧且山气□氲令
人头痛身热曾未几时莫不来下唯法师独往一去不
归既却 (第 34a 页)
犹存䌽笔临摹鬓毛先改过鉴湖之一曲客是知章上
庐岳之三峰人称 慧远
苏家红袖亦解参禅李氏霓裳
会闻乞药良有以也岂徒然哉嗟乎张子文擅二京书
综十乘少期用世长慕逢年而大业弗 (第 27b 页)
   周屺公澄山堂词序

忆同范叔论四海之词人辄谓周侯为一时之才子以
其丽旬索我芜词惭负诺以三年徒抱怀于千里兹来
桃叶访 慧远
于山中小憩旃林识伯仁于座上凌云气
壮雅推司马之文听雨情深益笃彦龙之好爰搜敝箧
尽得彩毫新声罕亚于屯田 (第 2b 页)
  万佛影铭(并序/)         慧远
   (佛昔化毒龙所留之影在月氏国石室中去此/万六千里远师每欣感交怀志欲胆礼会有西)
   (域道士叙其光相图写仪像于东林寺色疑积/空望似烟霞晖相炳暧若隐而显感世之应详)
   (于记/也)
 夫滞于近习不达希世之闻抚常永日罕怀事外之
 感是使尘想制于玄襟天罗网其神虑若以之穷龄
 则此生岂 (第 35a 页)
   汉中漾舟(汉中江汉之中也今襄阳府/皆汉中也盖汉水所出云耳)
漾舟游何处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渌轻
舟恣往来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倾杯
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联句莺/花续批)
(云好此虽清事微近俗意知此可以语诗神女汉皋曲/汉皋汉水边也昔郑交甫于汉皋遇二神女解佩与交)
(甫/)
   龙泉精舍(神僧传龙泉精舍乃 僧慧远
所建在/浔阳匡庐山初远辞师道安南游见) (第 45a 页)
饴弄孙)里名通德尽知此日之徵君
(见祖/德赋)江近浔阳共识彼中之高士(见园次序高士传周/续之入庐山事 释慧)
(远彭
城刘遗民遁迹匡/山与渊明为浔阳三隐)道风弥邵至德可师(后汉书钟/皓以笃行)
(齐名荀淑李膺常叹曰荀君 (第 13a 页)